内固定钢板断裂致医疗纠纷鉴定
来源:www.fjtzsf.com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8日
案情背景:G某,女,77岁,某年3月5日因摔伤致左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次日在某市医院行“左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国产锁定钢板+钢丝内固定术+人工植骨术”。同年9月发现内固定钢板断裂,遂到另一家医院治疗,经行“切开取钢板+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取左侧髂骨植骨术”治疗后骨折愈合。患方认为内固定物断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首家医院手术不当造成的,医院存在过错,遂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委托鉴定机构对相关事宜进行鉴定。
委托事项:某市医院对患者G某的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参与度。鉴定过程:1.初步审核材料后召开听证会,进一步了解诊疗过程,并对G某进行体格检查。2.逐一审阅送检材料,查阅相关医学文献,咨询相关专科专家。3.鉴定人完成鉴定意见书初稿。4.专家组讨论分析,确定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综合分析,患者内固定钢板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医方在固定方法和植骨材料的选择上存在不足,医方存在医疗过错,其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参与度60%左右。
鉴定经验总结:对于内固定钢板断裂所致的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首先要清楚钢板断裂的原因有哪些,然后根据可能引起钢板断裂的原因收集相关鉴定资料来确定该案例中钢板断裂的真正原因,从而确定医方在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以及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钢板断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内固定钢板的质量与材料选择:钢板断裂首先应考虑钢板的质量问题。按严格的行业规定,医疗器械厂家都是采取符合标准的材料制造骨折内固定物,且必须通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严格的质量检验。所以应要求医方提供断裂钢板以及断裂钢板的产品说明书和质量检测合格证,在这些材料遗失的情况下可要求医方提供与手术钢板品牌、型号均一致的钢板及其产品说明书、质量检验合格证。坚固有效的内固定是预防内固定断裂或弯曲而发生再骨折的重要保障。目前主要应用的钢板螺丝钉类型主要有加压钢板、微创钢板、异形钢板、重建钢板和锁定钢板。每种钢板有其各自优缺点,适应症也不同。无论选择何种钢板固定,都必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类型和损伤程度等适当选择。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钢板的长度至少是骨折端骨干直径的5倍。当骨折严重时,应适当选用更厚实、更长的内固定钢板。
2. 手术方法的选择:对于长骨进行内固定时,先要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恢复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是预防内固定物断裂的前提。专家认为:骨折端存在2mm间隙或内侧有骨缺损者,易引起再骨折和钢板断裂。因此,骨折复位不良、内固定物的应力过大是造成钢板断裂的主要原因。钢板应置放在张力侧,内固定螺钉至少有四枚,并避免置于骨折间隙内。当长骨骨折端存在较严重骨质缺损时,为促进骨折处的骨痂生长及骨折的愈合,应予以植骨,即骨质填充。骨质填充材料目前主要有三种:人造骨粒、异体同种骨粒、取自身髂骨进行植骨。相比之下,取自身髂骨进行植骨的效果好,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
3. 功能锻炼和术后负重:术后不正确的功能锻炼、过早负重及遭受外伤也是内固定断裂的重要原因。正确且恰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进血肿吸收和骨痂生长,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而过早或不恰当的功能锻炼,可能妨碍骨折部位的固定,影响骨折愈合,易使内固定物断裂。另外,医生过分信任内固定物的可靠性,让患者过于积极的采取负重下地、行走、弃拐等,可能造成内固定物断裂。应在患者出院时说明注意事项。
上一条: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死亡的医疗纠纷鉴定
下一条:
广告牌制作成本和收入鉴定